【公示】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市政专项规划(2017-2030)项目(电力、燃气、通信)
发布时间: 2024-08-23 19:22:03来源:乐鱼手机版官网下载安装
《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市政专项规划(2017-2030)项目——电力专项规划》公示文件
规划范围为谭家桥镇镇区,围北临岔路口村,南至G205国道,西邻G3合铜黄高速,东至S103省道,总用地面积约为18.69平方公里。
随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和黄山旅游“二次创业”的战略实施,以及黄山风景名胜区东海景区的开发建设,谭家桥镇的产业体系、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都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变化。为满足谭家桥镇镇区未来快速地发展的需求,并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加强电网统一规划,围绕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切实转变电网相对薄弱的局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市政专项规划(2017-2030)项目——电力专项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8)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总体规划(2017-2030)》(送审稿)
(13) 国家、安徽省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黄山市、黄山区有关政策和技术规定。
2017年为规划基准年,规划年限为2018年~2022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
谭家桥镇区位于谭家桥镇中心位置,现状年暂时为D类供电区域,随着谭家桥镇区的发展和国际旅游小镇的建成,其供电类别也将得到相应的提升,本次规划供电类别参照黄山区汤口镇镇区的供电类别进行规划,暂定谭家桥镇镇区规划年为B类规划区域。
(3) 谭家桥镇区区域内共有35kV线kV谭家桥变的两路进线kV线路为其供电,其上级电源均为35kV谭家桥变。
至2022年,谭家桥镇区高方案总负荷预计达到10.6MW;至2022年,谭家桥镇区低方案总负荷预计达到6.84MW。
至2030年,谭家桥镇区高方案总负荷预计达到101.58MW;至2030年,谭家桥镇区低方案总负荷预计达到60.82MW。
根据谭家桥镇总体设计情况,结合未来年黄山市主网建设情况,未来规划年需预留220kV高压走廊,本次规划中规划高压走廊方向,未来年可进行参考,具体实施及建设情况,以最终批准规划及具体设计、实施为准,并且应避开镇域生态红线和保护的范围。
未来年新建1座110kV竹里变电站;未来规划年对现状年110kV线路进行迁移,避免为城市建设造成影响,规划将谭家桥镇区走廊迁移至与220kV走廊平行位置,规划迁移情况可进行参考,具体实施及建设情况,
未来年对现有35kV谭家桥变电站进行增容;未来规划年对现状年35kV线路进行迁移,避免为城市建设造成影响,规划将谭家桥镇区走廊迁移至与220kV走廊平行位置,规划迁移情况可进行参考,具体实施及建设情况,以最终批准规划及具体设计、实施为准,并且应避开镇域生态红线和保护的范围。
谭家桥镇区根据用地性质及区域内变电站的供电情况,结合负荷预测情况,谭家桥镇区2030年共划分为7个网格,其中总负荷为101.58MW,共规划有28条10kV线座一级开闭所为谭家桥镇区供电。
谭家桥镇区根据用地性质及区域内变电站的供电情况,结合负荷预测情况,谭家桥镇区2030年共划分为4个网格,其中总负荷为60.82MW,共有16条10kV线座一级开闭所为谭家桥镇区供电。
结合上述各个供电网格远期及近期的规划高方案,配合开闭所建设,共规划公用配电房117座,规划配电房负载率在50%~75%范围内。
结合上述各个供电网格远期及近期的规划高方案,配合开闭所建设,共规划公用配电房60座,规划箱变23座,规划配电房及箱变负载率在50%~75%范围内。
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市政专项规划(2017-2030)项目燃气规划公示文件
本次规划范围为谭家桥镇区,北临岔路口村,南至G205国道,西临G3合铜黄高速,东至S103省道,总用地面积为18.68平方公里。
以谭家桥镇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国家《天然气利用政策》为指导,积极把握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机遇,大力推进天然气事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升地区市政公用设施服务水平和城市竞争力,促进谭家桥镇的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6)《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总体规划(2017-2030年)》(8)国家和地方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包括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含政府机关、学校、医院、托儿所、宾馆饭店、餐饮店等)、采暖用户、工业用户四大类
(1)居民用气:考虑到旅游地产特点及生活水平提升等因素,规划居民用气指标取2700MJ(人?年)。(注:2016年底黄山区居民用户人家用气指标为2263.6MJ(人?年))
(3)采暖用气: 谭家桥镇不属于集中采暖地区,但从安徽省内其他城市经验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的提升,部分家庭冬季有分户采暖用气需求,本规划采暖用气量按照20%的居民用户进行气量预留
(1)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预计2022年5271立方米/日,2030年18475立方米/日
(2)高峰日用气量:预计2022年9649立方米/日,2030年31783立方米/日
(3)高峰小时用气量:预计2022年948立方米/时,2030年2854立方米/时
2022年小时调峰需求3163立方米(折合LNG 5.3立方米),2030年小时调峰需求为11085立方米(折合LNG 19立方米)
2022年应急储气量为31314立方米, 2030年应急储气量为110860立方米。
谭家桥镇内天然气输配系统压力级制规划采用次高压-中压-低压三级,次高压管道设计压力为1.6MPa,中压管道设计压力为 0.4MPa,低压管道设计压力为5kPa。
近期拟在谭家桥镇区北侧选址建设LNG气化站1座,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站内设置1台LNG储罐,水容积100立方米,总气化能力为4000立方米/小时(一期气化能力为2000立方米/小时);建设中低压调压箱或调压柜约20个
远期规划建设高中压调压站1座(在LNG气化站预留用地内毗邻建设),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计规模为4000立方米/小时;建设中低压调压箱或调压柜约40个
远期建设次高压调压站1座(1.6/0.4MPa,4000立方米/时),在LNG气化站内新增1台100立方米LNG储罐,新增气化能力2000立方米/时
近期:重点发展徽乡文化生活片区(北片区)(含行政中心、小学、北部安置区、富城新村二期安置区等)、海派知青旅居片区(东片区)(含小豫园商城、文创产业园、光明谷、文创产业园、光明有机农场等)及镇区现有商品住宅 。
随着现状管网向外延伸敷设至新规划区域,发展沿线负荷,并对现有瓶装液化石油气进行置换
结合通信技术发展真实的情况,本次通信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编制的范围为谭家桥镇镇区,围北临岔路口村,南至G205国道,西邻G3合铜黄高速,东至S103省道,总用地面积约为18.78平方公里。2、规划目的
为加快信息社会建设,逐步优化完善通信基础设施,提高通信服务能力。全方面实施宽带战略,全面支撑“智慧谭家桥镇”,加速将谭家桥镇建设成为高端、高质、高效的黄山风景区东部旅游服务基地;远期将谭家桥镇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商、宜学的“一生之城、多彩之城、国际慢城”,成为集徽乡生活、田园康养、文创体验于一体的国际一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黄山市谭家桥镇通信工程专项规划(2017~2030 年)》。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国家主席 22 号令)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 年 9 月 1 日施行)
(20)《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环办辐射函〔2017〕1990 号)
信息通信业是构建国家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信息通信业是目前发展最快、最具创新活力的领域之一。
通信基站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的新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化。
一个基站的选择,需从性能、配套、兼容性及使用上的要求等各方面考虑,其中格外的注意的是基站设备必须与移动交换中心相兼容或配套,这样才可以取得较好的通信效果。
随着通信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4G慢慢的变成了移动通信的主流,5G也已确定进入实验阶段。相对于2/3G,4G频段更高,衰减快,覆盖范围小,所以本次基站数量的预测以4G为基本对象进行。
覆盖规划通过链路预算,估算小区覆盖距离,得到满足覆盖需求的基站数量。链路预算涉及有效发射功率、衰落余量、穿透损耗、接收机灵敏度、其他增益损耗,并需结合不一样的区域的无线信号传播模型。
根据黄山市谭家桥镇总体规划(2017-2030),到2030年,谭家桥镇持续性旅游人口规模为6万人,户籍人口0.84万人,总人口约6.84万人。预测谭家桥镇4G用户数达到5.67万人,预测激活用户渗透比例为80%,连接用户比例为60%,并发用户比例为40%,到规划期末实际并发用户数=5.67*0.8*0.6*0.4=1.09万人。
移动TD-LTE要求小区边缘速率为1Mbps,按基站吞吐速率典型值40Mbps,一个基站可容纳用户数为110人。按规划期末并发用户数1.09万人,需要基站数量为1.09万/110=99个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光缆已完全替代电缆成为了通信传输中最重要的介质,各大电信运营商推进光缆建设工程,所以以后的管道需求中,光缆的需求将成为主体。
结合谭家桥镇业务发展实际需要,光缆对管道需求预测:固网管孔需求:光缆占用管孔=此方向终期光缆缆用户数÷主干光缆使用率(80%~90%)÷主干光缆平均纤芯(216)÷分光比(1:32/1:64)÷管孔占有率(80%)×配线);移动网管孔需求:按固网需求的50%计算。
根据相关测算模型和办法能够大概测算道路上通信管道的容量需求,但对于实际区域的管道建设还应该考虑区域用地性质以及该区域用户密度。可通过以下两种情况做预测结果的分析。
(1)老城区改造区域管道建设规模对于老城区改造、用户高度密集的区域,对语音以及数据业务需求量较大,管道建设规模可适当向上取值。
(2)新建城区未来管道需求建设规模对于城市未来新发展区域,考虑到未来远期管道的需求变动情况:一是固定电话用户日趋饱和,增长乏力,并出现下降趋势;二是数据用户加速增长。规划期,受“光纤到户”、光缆入地等技术及其它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容量传输的光缆占据主导地位。
综合业务接入机房是用来放置小范围业务收敛的设备,最重要的包含集中放置的BBU设备、OLT设备、传输边缘汇聚设备等,是区域内传输汇聚节点的延伸,也是汇聚节点和末端接入点之间的衔接节点。综合接入机房主要以服务公众用户宽带、商企客户、移动基站等综合业务接入的区域,按照每个用户分布、业务类型、接入方式将一个汇聚区划分为多个综合业务接入区。在单个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可按照每个用户分布、业务类型、接入方式,设置若干个综合业务接入点。
综合接入机房也是主干光缆的汇聚点,其覆盖半径和覆盖面积主要是根据光纤到户网络条件下接入光缆最经济覆盖半径确定,跟用户密度和规模有直接关系。
本次规划综合接入机房为三家运营商公用机房,所以综合接入机房需至少需要面积为240-360平方米,或者为了节约用地面积,可以建设三层楼房,每层面积80-120平方米。
谭家桥镇通信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中基站专项规划结果要为谭家桥镇移动、谭家桥镇联通、谭家桥镇电信服务。规划期内,谭家桥镇的移动电话用户在总体规划数量内波动,各通信运营商互相竞争的格局不可能会发生太大变化,但各移动通信营运商的用户市场占有率将出现趋势变化。
规划方案以各移动网络的规划目标和基站预测为基础,结合谭家桥镇县城市总体设计、各区发展规划,考虑了移动网络规划容量和覆盖两大方面的要求。覆盖方面依据谭家桥镇的总体规划图纸,按照城乡规划确定的地块规划蓝图,结合移动通信网络蜂窝结构,进行有关规划。容量方面根据现网用户业务情况和业务预测结果,验证全网基站的容量能力可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通信基站大致上可以分为宏基站和微基站,宏基站又可细分为楼面站(如:楼顶抱杆、楼顶增高架、楼顶拉线塔)和地面站(美化塔、角钢塔、三管塔、单管塔、路灯杆等)。微基站因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不仅仅可以安装在各种宏基站,还可安装在墙面、公交站牌、广告牌、路灯杆等公共设施上。宏基站由于体积大、造价高、外观缺乏美感等因素,所以在城区建设宏基站时,要在最大限度地考虑实用性的同时兼顾美观等因素。所以根据谭家桥镇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计划在镇区、车站、景区主要是采用美化塔、景观塔、仿生树和路灯杆,以达到美观实用。
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同时也会对“智慧城市”的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通信基站需考虑监控设备的接入需求,为雪亮工程、空气质量及气象监测、车流量监控、农村焚烧秸秆监控、消防监控等提供基础服务。
需要进行迁建的现网基站主要是在镇区规划实施过程中不利于镇区规划实施的现网基站。站站址迁建需要在符合镇区相关规划和满足通信覆盖的基础上进行。迁建基站站址以原基站站址为基点,同时考虑周边现状及规划基站站址,迁建基站站址的迁建范围:一类地区0~50米,二类地区0~130米,别的地方0~250米。
对于不符合镇区周围景物、及景区美观要求的基站,应对现有铁塔进行美化改造,或改建美化塔塔型。
结合各运营商城市通信管网现状,规划近期需要建设管道 36.8沟公里,折合 919.8 孔公里。
(3)在政府能够控制范围内的机关办公楼楼面对各电信运营企业实施通信建设时开放。
通信业基础设施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考虑的问题很多,涉及面广,其建设要坚持“远近结合、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既要有宏观的总体发展规划作为指导和把握方向,又要有微观的实施规划指导具体的计划建设。应根据当前的通信技术发展及安徽通信行业业务发展现状和网络建设情况,对本规划进行不断的调整修改。为了达到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目的,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重视和支持。各家运营商应制定网络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与规定,规划工作应得到省公司领导的格外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二是规划要有全面综合的指导意义。规划应有完整性、科学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同时又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的合理性,符合网络建设和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是建立年度实施计划,把规划分年度落实到实处。通信网建设规划应与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一致,各通信运营商应依据自己建设进度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年年更新协调建设,实现接入网规划的连续性、滚动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规划同总规、详规的有效衔接。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密切跟踪总规及详规中项目的实施进度,根据总规、详规的调整而及时作出调整专业规划实施期和项目工程量。
五是完善规划实施的协调机制。关注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的新趋势以及通信技术走向,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进行网络覆盖,同时也加强与公安雪亮工程等相关工程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要按照“统一规划、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快推进当地基础网络建设。
六是规划需政府提供必要的综合配套政策支持和其他相关支持。各通信运营商在进行基础网络建设时应得到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支持,提供配套保障。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规划布局,强化规范管理,提高基础网络建设的集约共享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完善政策,积极支持谭家桥镇基础网络的建设与应用;另一方面要搞好宣传,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基础网络建设与应用的良好环境。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